【优秀校友风采】高手在湖文!“非遗传承人”我校音乐学院刘朝旭同学

作者: 时间:2023-05-05 点击数:

刘朝旭,男,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东巩人,2001年6月生,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学1911班学生,中共党员,湖北文理学院第四届国旗护卫队队员,曾任音乐与舞蹈学院学生一支部副书记,音乐学1911班心理委员。性格开朗、热爱学习、思想积极。七岁跟随父亲学习东巩高跷花鼓,八岁开始参加地方表演,九岁开始登台参加各项演出,2010年代表南漳县文化参加武汉“垄上行”,更是在2019年将南漳县东巩高跷花鼓踩到了北京长安街,并且多次上过中央电视台。东巩高跷花鼓蕴含地方文化特色,刘朝旭是东巩高跷花鼓传承人,他认为把家乡文化表演好、传承好是自己的责任。


东巩高跷花鼓是襄阳市南漳县的民间风俗,主要流行在南漳县东巩镇,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表演,其唱词之喜庆、锣鼓唢呐之欢快、步伐之惊险,极具地方文化特色。每逢春节、元宵节,东巩镇各个村庄都会举行高跷花鼓表演,载歌载舞的表演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也用这种形式的表演表达对节日的欢庆、对生活的祝福。

2006年,“东巩高跷”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6月,东巩镇被湖北省政府确认为“高跷之乡”。2008年10月,东巩镇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全国“高跷之乡”。2021年东巩镇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2019级学生刘朝旭正是东巩高跷花鼓的传承人。他自幼跟随爷爷、外公、爸爸等人学习高跷花鼓,八岁随父亲登台表演。2010年在湖北电视台“垄上行”栏目中表演,2019年更是将高跷花鼓踩到了北京。

2019年9月,刘朝旭进入音乐与舞蹈学院学习,大学期间他不断思索高跷花鼓文化的发展传承。他说既要搞好表演,做好非遗传承人的角色,还要深入研究高跷花鼓,做好研究者的角色。2022年5月,他找到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凌崎博士,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最后和老师一起商定,以《欢歌乐舞:东巩高跷花鼓研究》作为毕业论文题目。

为了写好毕业论文,他多次返回当地进行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尤其对不同年龄的高跷花鼓传承人进行口述史整理保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对东巩高跷花鼓的历史、音乐形态、表演模式、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刘朝旭的身份是多重的,作为高跷花鼓的传承人,他有责任将东巩高跷花鼓传承好;作为东巩高跷花鼓的研究者,他有能力对地方文化进行文化阐释;作为湖北文理学院一名大学生,他有义务把家乡文化推广出去。路难且艰,但他对东巩高跷花鼓的未来充满信心。


 

电话:(+86-07103592259【学校校友会·基金会】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296号致远楼校友办公室    邮编:44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