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风采】他在湖文苦读7年,考取博士!机械学子,未来可“七”!

作者: 时间:2024-06-28 点击数:

汪磊,男,汉族,199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17年至2021年本科就读于湖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2021年考取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三年时间里,他在学习上,勤奋刻苦,综合测评成绩位列专业第一,获校“三好学生”、“优秀研究生”等荣誉,获国家奖学金、湖北“超卓”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和专业奖学金等8项奖学金,发表SCI二区以上高水平学术论文10篇,申请并受理专利3项,作为核心成员主持学校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1项、参与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生活上,他自立自强,不仅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空闲之余还积极铲雪除冰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学年义工时达30余小时。目前已成功考取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早些年因为经济困难导致其父亲长期饱受严重的痔病、肠胃病之苦,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家庭收入相对微薄;母亲身体虚弱,2017年9月,母亲突如其来的手术让全家负债累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通过学校的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获取生活费,生活条件的艰辛并没有阻挡该同志对生活的热情,学习成绩也一直很优异。

2022年,他的母亲因病欠下的债务还未还清,在过马路时不幸遭遇车祸,重伤送往医院。面对母亲的重伤和家庭的困境,他穿梭于餐馆、零件厂、工地间挣取医药费。面对苦难,他并没有执着于“诉苦”,也正是这种对生活不甘示弱的态度,让他的奋斗经历格外闪耀。

不仅如此,汪磊饮水思源,更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平均每学年累计超过30小时的服务时长。学校里他帮助有困难学生补习功课、协助指挥交通、关爱养老院的老人、清扫岘山、缅怀革命先烈等志愿活动;社会上他清理结冰的道路、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协助排查密切接触者、配送防疫物资等。他用自己的力量为推动社会建设、营造美好生活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坚持,同时也需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帮助他人,才能收获更多的成长和进步”。正如他的座右铭“有山就有路、有河就能渡”。汪磊乐观的克服眼前的困难,改善家庭状况,乐于做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汪磊给自己定下了“全面发展”的目标,扎实学习,刻苦钻研。他没有在操场三五成群畅谈的闲暇时光,也没有在寝室大声呼喊的游戏生活。兼职之余,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同在实验室的同学都说“汪磊就像个陀螺一直转个不停”。

在学习中,汪磊参与了导师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他作为项目负责人独立完成这个项目,重任在肩。面对巨大的学习挑战,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阅读文献,深入了解纳米材料的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现状;在操作室里,他慢慢学会了使用各种实验设备和画图软件,包括飞秒瞬态吸收(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Origin、SolidWorks等;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一步步地进行实验设计、样品制备、性能测试等工作,积极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在学习过程中,汪磊整理了40余篇共计12余万字符的电子笔记,最终撰写成科研论文。


在科研经历中,汪磊十分坚韧和有毅力,他相信“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并在这句话的鼓励下积极参与多项科研项目。

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常常面临实验失败、数据不理想等挑战。在搭建光学平台的过程中,汪磊经历了上百次失败。为了让实验平台迅速建立,他决定住在实验室,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即使是周末节假日,他依然坚守在实验室。面对搭建光学平台的复杂性,他查找阅读了100余篇文献,并向经验丰富的大学师兄请教,从理论到实践上去搭建调试、组装、设计优化到稳定性验证,他花了整整两周时间累计近220小时才完成。在此期间,面包成为了他的“行军粮”,实验室就是他的家!

他最终迎来了成功的时刻。一次小小的调整,一项新的技术突破,他成功地搭建了稳定而可靠的光学平台。那一刻,他的心情是无比激动和欣喜的。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回报,也是对科学探索精神的赞扬。

汪磊在遭遇坎坷多舛、父母疾病缠身、家道艰辛的情况下,不畏艰难、不惧困境、选择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重重考验,不断挑战与突破自我。他坚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走好未来路是他的勇气和自信地见证,他将用青春的激情和毅力创造更加绚丽灿烂的明天。以有朝一日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出其个人的独特价值。


电话:(+86-07103592259【学校校友会·基金会】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296号致远楼校友办公室    邮编:44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