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4-11-25 点击数:

                                  立志教育事业  筑就人生高度
                                                               ——记91级政史系校友、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斌
 
        10月的中南民族大学校园,秋风飒爽,弥漫着收获的味道。初见校友王斌,一股儒雅气息扑面而来。中等的身材加上中等的语速,可亲可近,淡定又朴实的言语,随性无拘,只有镜片后的眼睛里透露出坚毅和顽强。在采访中,我们深深感到校友踏实奋进的作风和对母校的眷念与感激。
        王斌是我校政史系94届毕业生,现为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一名专科毕业的中学老师成长为部属高校的副教授,其间的付出与收获或许只有本人才能领略。王斌说,人的生命有三个维度:长度、宽度和高度。正是以人生三个维度为奋进的信条,指导着他数年来的努力进取。
勤学求索,筑就人生的高度。所谓人生的高度,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程度以及追求的人生目标或事业所达到的水平。人生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事业追求,需要不停滴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尽可能地提升人生的高度。王斌非常敬重“书”,“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守成”,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讲,书最能发挥阶梯的作用。
母校的知识甘露,滋养了一个知识青年的求知种子。1991年秋,揣着梦想和躁动,王斌来到隆中山下,开始了探求新知的大学时代。优美的学习环境、严谨的教风和清纯的校风熏陶求知如渴的青年学子。作为政治专业的师范生,学校特别关注学生理论素养的培育。时任系主任的王化凯教授要求学生踏踏实实学课本,争当小理论家。政治专业师资力量配备强大,党委书记李耀楠教授、教务处处长舒邦新教授、系主任王化凯教授、系书记冯毓奎教授、戴桂斌教授等学校领导亲自授课。政史系组织了马列研读社、市场经济宣讲团等组织,并发行刊物,选载学生的调研论文,引导学生开展理论学习与研究活动。三年学习期间,王斌每学期都是二等以上奖学金获得者。他积极参加马列研读社活动,在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成为系组织的面向全校的市场经济宣讲团主要成员。课余时间,王斌喜欢沉浸于图书馆,以至于与各楼层的图书管理员都是很熟悉。三年的师专学习生活短暂充实,拓宽了王斌的知识视野,播下了他不断求知探索的种子。
        三尺讲台展风采,业余生活苦钻研。1994年夏,王斌被分配至襄阳市襄城区一所初级中学任教,开始了三尺讲台的职业生涯。工作时间内和其他老师一样,王斌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所带班级成绩连续两年名列全区前四名。但闲暇之际,王斌还是放不下大学时期的课本和关注理论的习惯。其间,他还自费订阅了《参考消息》等多种报刊杂志,坚持学习提高。看到周边的同事同学为了提升学历层次,多数在准备参加本科学习,王斌也于心不甘,开始四处打听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由于当时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少,别无选择,1995年冬季的一个周六晚上,王斌在绿皮火车上坐了8个小时的硬座,次日清晨来到了省城武汉。此时的武汉雾雨蒙蒙,王斌忐忑不安地拜访了两所高校的研究生老乡。当晚返回襄阳,也就是在这次返程途中,王斌做出了影响终生的决定:报考中南财经大学中共经济史方向研究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目标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三年的师专学习,母校给了丰富的理论滋养,也很认真学习了所有的课程。但研究生考试的部分科目并没有学过。作为公共课的英语考试级别相当于六级以上,而师专学习阶段只相当于三级水平。为此,他制定了以周为单位的详实的自学计划,把这些计划规整地写在一张世界地图的反面,然后把这张地图反贴在寝室里,拉开了备考的序幕。
        如果说最初的考研决定带有一些意气,那么日复一日的自学就是一种考验了。为了不耽误本职工作,只有利用晚上以及节假日。当时周末只有星期天才休息,所以大部分复习时间是在晚上。三门专业课及两门公共课的资料共有十几本,无人监督,无人为伴,常常“青灯穷其义,鸡鸣伴书声”。好在除了英语的难度较大以外,其他的倒是王斌很感兴趣的课程。经过近一年刻骨铭心的认真准备, 1997年元月如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三个月后发布成绩,王斌的总分390分,在28名考生中名列第二。而当年该专业招生指标是3人(是年中南财经大学硕士招生指标共90人),其中含1个本校保送生,实际招生名额为2人。王斌入学后才知道,这28名考生中,绝大多数是重点高校的本科生。直到今天谈到这件事,王斌仍然感到自己很幸运。
做任何有意义事情,如果意志于此、沉浸其中,必能感受其中的快乐与满足,即使困难重重。这是王斌现在谈起自己备研考试过程中的最大收获。
       初入学术殿堂,渐感科研乐趣。研究生学习属于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不仅要求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创新性更新和制造知识。撰写学术论文是当时主要的学习任务,这是让王斌感到压力最大、困难最多的环节。客观地讲,那个时期的研究生科研能力普遍比较强。导师每年也只能带1名研究生。经过相当长时期的“修炼”过程后,才开始发表学术论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斌在读研期间,在C刊和其他正式刊物上共发表3篇论文,参编学术著作1本。望着刊物里的一行行铅字,他倍感欣慰。此时,他开始感觉自身正在变化,思维方式、学术视野、理论素养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华,体验了独立思考的价值。
        立志教育事业,不失求索之心。当时研究生就业基本上属于“卖方市场”,王斌也面临着多重选择,但他毅然选择了高校作为就业去向。2000年夏季,他被分配至武汉轻工大学从事基础理论课的教研工作,担任三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由于教学工作需要,后来他又调至法律教研室从事经济法教学工作。为了胜任教学工作,他当年开始系统地学习法学课程,并以271分(240分合格)的较好成绩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在此期间,两次荣获“校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工作之余,王斌总感到在学业上不能到此而止。从2001年开始,他便积极准备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博的过程要比考硕的过程更艰难,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落榜。随着年龄的增长及个人事务的增多,王斌感到自己必须尽早完成考博读博任务。2004年春节后,王斌加大了备考复习力度,工作之余,万事俱抛,潜心学习。真是天道酬勤,当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公费博士研究生。
        三年脱产学习给王斌带了较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但这又是人生中的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在此阶段,他克服多种困难,沿着硕士阶段的学术研究方向继续向前方、向深处攻关,主动参加科研活动,参与了2项部级以上课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4篇,在中央级报纸理论版发表时政性文章3篇,并在2007年夏季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选择民族教育事业,竭力回报国家。2007年6月,王斌被分配至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再次实现了身份转换。怎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岗位上,是他重新工作后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调整学术研究的聚焦点,开始关注民族问题研究。再者要站好讲台,争当一名优秀的教师。第三,认真指导本科生的科研实践活动,切实增长学生的才干。第四,积极参与研究生教学和指导工作。有了强烈的责任心和明确的工作任务,就不怕干不出成绩来。在科研方面,他先后主持了2项部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完成3项横向课题,出版专著1本,发表数篇学术论文,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老师。每年超额完成本科教学量,教学评价均为优良。参与经济学专业综合改革试验班创建工作,2013年被聘为实验班指导导师。2011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2012年被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共带有4名硕士生。
        数年的学术追求和以一贯之的严谨作风,奠定了王斌不断成长进步的良好基础,他感到越来越充实。“路漫漫其修远兮”,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高教事业的蓬勃发展,王斌面临新的事业发展目标要求。他立志继续以平淡之心,勤学深研,在教书育人、服务社会过程中奋力作为,创新作为,努力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大有建树。

电话:(+86-07103592259【学校校友会·基金会】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296号致远楼校友办公室    邮编:44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