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时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4-11-25 点击数:

“教育航母”的领航人
——记省级重点高中襄樊市第四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苏超时
苏超时,男,1980年毕业于原襄阳师专物理系,后来取得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享受者,中国西部助学教育顾问,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湖北省教育管理学会会员,襄樊市第八、第九届党代会代表,襄樊市十四届人大代表,襄樊市人民监督员,襄樊市学科带头人。1994年任襄樊四中党委书记,2002年任党委书记、校长。曾荣获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襄樊市思想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襄樊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学校也先后被省、市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德育先进集体”、“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等荣誉称号,事迹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湖北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位好校长营造一所好学校,这是人们的共识。什么样的校长才算是好校长?怎样才能成为成功校长?“教育航母”的领航人、湖北省示范学校襄樊四中校长苏超时,用他现代的教育思想、办学思想和管理思想引领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阐释了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成功校长。
一、以新求进作创新型校长
在学校的舞台上,校长是领跑者,校长跑多快,老师们跟着就会跑多快;校长是船长,是掌舵人,他要指挥学校这艘航船乘风破浪远航,达到理想的彼岸。作为“舰长”的苏超时能够始终保持一个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头脑,既有识别机遇的敏感性,又有捕捉发展机遇的胆识,从而使学校赢得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机遇。
2000年底,为了解决市民群众子女上重点中学难的问题,苏超时和党委一班人认真领会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意图,利用四中的品牌优势,走重组教育资源之路,兼并了原襄樊体校、原市二十二中、原市东街小学,使四中的办学规模扩大了近两倍,在校学生9000余人,打造出了襄樊基础教育的“航空母舰”,四中的教师亲切地称他为“舰长”。为了使“教育航母”健康、持久地破浪前行,苏超时校长首先进行了科学定位:以普通高中为主,集普通高中教育、普通初中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为一体,学校下设体育部、初中部、小学部。2002年底,为了进一步理顺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苏超时校长果断提出了“资源共享,品牌共用,分灶吃饭,分部管理”的方针,制定出学校要有新发展、办学要有新举措、教师要有新成就、学生要有新成长的办学具体目标,通过采取教育内部资源重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3年时间里,学校筹措用于校园建设和教师工作生活设施改善的资金超过2500万元,学校固定资产增值3000多万元,襄樊四中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一所很有影响的学校,办学特色日趋明显,由襄樊四中输送的运动员陈征在韩国举行的第十四届亚运会船艇比赛上一举夺得金牌;2003年10月学校组团代表襄樊市出征湖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学校被市政府授予参加省十一届运动会先进单位;2003年底湖北省“体校杯”篮球比赛在四中举行,学校女子、男子篮球队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二名,这是襄樊篮球史上近20年最好的成绩。
早在1999年苏超时同志和党委一班人就确立了“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目标,坚持管理创新、德育创新、教学创新、环境创新的办学理念,把襄樊四中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国内外知名的省级和国家级示范高中,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湖北省示范学校评估,以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命名为湖北省示范学校。在管理创新上,着力建设一流的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的教师队伍。在德育创新上,积极为学生配送风味常新的“德育套餐”,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和选择的空间,追求一种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在教学创新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欣赏者,并形成“巧问质疑、以疑促思、讨论点拨、教学互动”的教学特色。变“苦学”为“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死学”为“活学”,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变“难学”为“易学”,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变“学会”为“会学”,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解答学生的心灵之惑。学校高考成绩不断上水平、上台阶,历年高考处于襄樊市乃至湖北省重点中学前列,襄樊四中被誉为“湖北教育的航空母舰”、“鄂西北教育的一面旗帜”、“状元之校”、“襄樊学生学习的天堂”。同时还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澳大利亚肯摩尔中学、新西兰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在环境创新上,着力打造人文氛围,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少年儿童成才教育的乐园、文化生态旅游园。经过全体师生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湖北省教育改革表彰单位、湖北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全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省级示范高中、全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湖北省城市园林式单位等殊荣。《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成就,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良好的群体形象。
二、以人为本作服务型校长
校长的核心作用是靠他的办学思想体现的,一个成功的校长不是单纯靠权力领导和管理学校来体现,在苏超时身上更显示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特点,他说:“一位好校长必须有人格的影响力、思想的辐射力、道德的感召力、威信的穿透力。”
苏超时校长经常说,校长的最大价值不在于自己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才和培养了多少人才。要把专注于发现教师问题、找教师毛病的心态,调整为更多地关注教师优点、长处的心态,提出“真情+服务=生命力”的管理模式,想方设法为教师“树碑立传”,宣传教师的业绩,挖掘教师的内在潜能,张扬教师的个性,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学校通过建立流动机制、加强培养培训、搭建展示教师才华的舞台和成立学科教学研究会等措施,为教师成长铺路搭桥,目前专任教师423人中有特级教师7人、高级教师235人;2002年以来学校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国家级4项、省级8项、市级12项,有80多名教师先后获国家、省级的表彰和奖励,有100余名教师成为襄樊市各学科教研会的主要负责人、襄樊市骨干教师、教学标兵,先后涌现出华元林、李少华、陶仕富、杨继禹、李均邦、韩锐等一大批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
“3岁看大,7岁看老。”这是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布赫在视察襄樊四中时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德是第一位的”。育人而不育德,好比断线的风筝会随风而去,不知所往。党委书记苏超时专做人的工作,他始终关注德育理论的发展变化,对德育有独到的理解与认识,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苏超时校长曾经感慨地说过:“应试教育会把学校办成‘小煤矿’,校长是‘矿长’,‘矿长’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实行的是‘掠夺性开发’、‘竭泽而渔’,虽然也会有‘质量辉煌’,但最终将是短期行为,把学生培养成了知识的容器,缺乏人性化的内涵。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使我们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清晰起来。”他经常和教师谈两个比例数字,他说:要力争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出问题,一个学生对我们学校来说可能只是几千分之一,显得很小很小,但对于这个学生的家庭来说,损失就是100%,这个比例却很大,对学生要做到“人文关怀+严格管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锻造、自主学习和研究,使学生不是在被动中接受教育,而是在主动中创造和发展。
从1996年开始,他对高中学生的“做人教育”进行专题研究,在学生中开办了“做四中人——做中国人——做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系列讲座,入党的学生尽管是少数,但受教育的人是多数,受影响的是全体学生,“系列讲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形成了四中素质教育又一鲜明特色。四中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培养了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形成了“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两过硬”的办学理念。1999年12月,由省教委、省高教工委联合召开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研究会上,苏超时作为中学类唯一的代表就四中学生业余党校办学经验作了典型发言。《湖北日报》、《湖北教育报》以“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都过硬”为题作了典型报道。2000年3月,他根据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教育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为学生配送德育套餐”这一新思路,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了襄樊四中“德育品牌”,并列入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理论上的升华和探讨。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他撰写了大量德育工作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发表在《光明日报》、《特级教师》等全国、省、市级报刊上。
三、超前思维作学者型校长
一个成功的校长一定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而办学思想首先是一种信仰,一种理念,一种境界。苏超时校长对如何办学有其独特的见解,他如数家珍地说:“它是校长的教育理念、信仰、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校长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展示,是在实践上级文件中体现的计谋、策略和韬略,是校长向自我的智力和体力极限挑战的过程,是校长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的结果,应该把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办学主张和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善于把当前各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办学思想与实践,才能促进学校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引领教育的新潮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活得更美好、更有价值,教育必须面对现实,面向未来。苏超时校长认为: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课程不只是解决知识、能力的培养问题,还要促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未来的社会必将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就是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求知的渴望、学科的兴趣和成就的欲望,这样才能产生主体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
苏超时校长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正如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所说:“看省重点中学,不要光看每年考上了几个北大、几个清华,关键是看从你学校走没走出院士这一类的人才。”作为省级重点中学,学生每年有几个北大、清华是常事,而出一名中科院院士这样重量级的人才确实是难上加难。而襄樊四中1957届毕业生、华中科技大学熊有伦教授,因在智能机器人方面的突出贡献在1999年成为中科院院士,也是唯一的襄樊籍院士!还有年轻的“少壮派”:43岁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载火箭动力专家陈炜,37岁的中国赴联合国伊拉克武器核查导弹武器专家庞爱民、34岁的中国优秀先锋诗人、美国国际独立电影节提名奖导演刘君一,34岁的博士生导师王敏庆,26岁的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副领事胡毅、1993届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中国科技大学和美国摩西根大学双博士后史强,1996届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梁一凡等一大批拔尖人才,都是从襄樊四中走出来的。
苏超时校长自1981年以来,长期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教育教学上,苏超时同志是一个为人师表、教学严谨、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技能娴熟的能手,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与时俱进,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等近30篇论文分别在《光明日报》、《特级教师》、《湖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在学校管理上,他被同行称为“襄樊教育界的专家”,在繁杂的教学和学校行政事务的压力下,他始终没有放松学习,注重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完成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和省委党校党建专业研究生的学习,是襄樊教育界少有的获得硕士学位的青年领导干部。
光荣只属于过去,前方探寻的路还很长,苏超时校长仍在精神饱满地迎接每天新的太阳! 

电话:(+86-07103592259【学校校友会·基金会】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296号致远楼校友办公室    邮编:44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