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学生,柳振学动情地流下眼泪
时间都去哪儿了
柳振学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来洋港镇的场景,这里是一个距离阳新县中心80公里的小镇,他只觉得越走越远,“感觉进来就出不去了”。16年前,因为报名参加了湖北省的“三支一扶”计划,刚刚大学毕业的柳振学颠簸3个小时从阳新县来到洋港中学支教,报道的当晚,他一夜未眠。
洋港中学背靠大山,周围有一望无际的农田,柳振学的宿舍窗户破了一块玻璃,只能用一块布遮挡。直到开学,第一次见到他的学生们,活泼、热情、礼貌,失落感在这一刻荡然无存。从此,柳振学开始了自己在小镇里的支教之路,“三支一扶”计划3年期满,他慎重思考后选择留下,一待就是16年。
16年,从短期计划到长期坚守,柳振学已经在这里扎了根,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小镇,没人知道柳振学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在了这里,打败了孤独,打败了思乡。他舍不得学校的孩子,更要“对得起胸前的党徽”。
柳振学老师课间给学生辅导
采访当天,学校已经放暑假,作为数学老师的教学工作刚刚结束,可柳振学没有闲着,作为班主任,他已经连续家访了3天,脸晒得黝黑,但却洋溢着自豪又幸福的笑容。因为腿脚不便,柳振学买了摩托车,“这16年,我基本可以说跑遍了洋港的山山水水,有的学生家住的比较远,这几天家访,已经骑行了150多公里。”爱人有时会抱怨:“哪有当老师没时间吃饭的,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不够用,真的不够用。”柳振学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生身上,改作业、改周记、谈心,“陪着学生的时间真的很充实。”
爱与被爱
柳振学出生在河南周口的一个农村家庭,因为身体不好,从小受过很多挫折和苦难,但这也使得他比其他人能更快适应艰苦的环境。即便是这样,三年支教期刚满的时候,柳振学也曾认真地想过离开。“工资确实太低了,当时还要供弟弟妹妹上大学。还有许多学生劝过我,说老师你带完我们这一届就离开,你应该有更大的理想。”但就这样一届又一届,柳振学舍不得孩子们,更舍不下孩子们求知的眼神。
问及他的理想,柳振学想到的依然是山村里的这群孩子,“尽我最大的努力,让他们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走出大山。”他给自己所管理的班级起名叫追梦班,因为“农村的孩子更应该有梦想。”孩子们的梦想很淳朴,有的想当建筑师,有的想当喜剧演员,有的想当厨师,柳振学认为,只要有梦想就很伟大,这是给农村孩子最好的教育。
洋港中学追梦班教室
柳振学带给孩子们的不止于此,从入校第一年开始,他就一直在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16年来,他的公益之路从未间断。现在在武汉纺织大学读大三的柯同学就是其中一位,谈起初印象,柯同学说只记得老师一直在笑,“真的很受鼓舞,让我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受柳振学的影响,他参加了校青协,偶尔会去学校附近的小葵花托儿所做志愿服务。他用化学元素中的“镁”来描述柳老师,这种化学元素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
这种延展性体现在老师与学生、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上,翻遍柳振学的朋友圈,几乎每一条都和教育、学生、家长有关。柳振学回忆说,有一次在街上偶遇学生家长,正逢农历三月三,家长硬要给他一颗芥菜煮的鸡蛋,回去查阅资料后,柳振学明白了家长的好意,于是在当天煮了两盆鸡蛋送给自己追梦班的孩子。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个都是柳振学留下来的理由。
也并不是没有诱惑让他选择离开这个小镇。2012年柳振学被湖北省教育厅公派英国伦敦学习,他从伦敦带回的,是班级的管理理念,叫做“人人是主人,人人是主角”,同时带回的还有孩子们对于外面世界的向往。2017年柳振学获得了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地设在三亚,目的是“让更多人看到大海”。当年的柳振学也是第一次见到大海,他拍了很多视频,想借着自己的眼睛,帮孩子们看看大海,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
乡村教师大多很孤单,在偏僻的山村,得不到共鸣和疏解。洋港中学不大,但放假的时候柳振学经常一个人留在学校,会有毕业生回来看望他,被资助过的柯同学就是其中一位,“因为柳老师也需要我们。”回忆起刚来的时候,柳振学因为腿脚不便,都是学生们在放学之后帮他接满一桶水放在宿舍,后来学校特意帮他在宿舍装了水龙头。“都是很小的事,但是我会一直记得。”
“为什么这么执着?”
“因为我们是彼此需要的。”
既是儿子,也是父亲
提到父母,柳振学满眼都是愧疚和牵挂。正是因为他们的支持,才有了柳振学在洋港中学的坚守。
20年前,柳振学走出农村,考取了湖北文理学院,现在他希望能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洋港中学这群孩子的身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柳振学一年只回两次河南老家。不久前,柳振学坐了一夜的火车,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叔叔和父亲。“父亲骑车来街上接我,特别激动,眼泪一下就掉下来了。”晚餐由四年没有做饭的柳振学来掌勺,“不好吃,但是三个人开心地吃了个精光。”
和所有离家的游子一样,柳振学也会报喜不报忧,每次获奖,都会第一时间和父母说,远在家乡的父母听了比他还要高兴。“我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从农村培养出来,可是我却没法改变他们的生活,特别内疚。但是他们不要我想这些,他们就想我在这里开心、过得好就好。”
柳振学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孩子刚出生的几个月,虽然距离只有几分钟的车程,但一心只有学生的柳老师,很难有机会给予儿子更多的父爱。说起儿子的名字柳书洋,家人笑他自私,说这不就是柳振学教书在洋港吗?柳振学提起自己的孩子非常自豪,但更多的是愧疚,“就像我不能经常陪着父母一样,我虽然不能陪他,但是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给他最好的教育。以后等他长大了,我相信他会理解,也会感觉到他有一个了不起的爸爸。”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您是在青春正年华的时候来到了这个地方,您觉得值吗?”
“值。”
三年支教,终身财富。这是柳振学当年参加支教的口号,也是采访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工资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我认为我是一个非常有财富的人,我的财富就是我的一届届学生。”
提起“七一勋章”、“时代楷模”获得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柳振学觉得自己还太过渺小,“我们都想倾尽全力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但比起张老师,我做的远远不够。”
柳振学的荣誉证书
16年来,柳振学获得过许多荣誉。作为党龄15年的老党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再次获得“黄石市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刚刚家访回来的柳振学难掩激动,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家访一天的疲累荡然无存。
“天道酬勤,每次获得荣誉之后,我就觉得要重新出发,我的目标从来都没有用奖项来衡量过。身为追梦班的一份子,培养一批又一批爱劳动、爱生活、爱家、爱国、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这就是我的理想。”
红色的党徽在柳振学的胸前闪闪发光,采访末尾,柳振学骄傲地说自己是一面旗帜,“我既是一名教师,又是一名党员,更应该作为一面旗帜,做好一个榜样,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计得失、坚守16年的柳振学,是当之无愧的一面旗帜,他让更多的学生从洋港镇这个小原点,发散到外面的世界,成为独立且自由的人。